新疆大学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
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
省部共建“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”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“化学”和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、“化学”国家一流重点建设学科、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部区合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牵头学科,整合“能源材料化学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“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“煤炭转化与化工过程”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“煤炭清洁转化和煤基碳材料”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(“111”引智基地)、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,基于新疆丰富的煤炭、油气、石墨等矿产资源,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,以新疆碳基能源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利用为目标,以“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、技术突破”四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根本任务,围绕碳基能源资源化学基础、碳基功能材料、碳基能源资源催化转化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,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,服务于新疆化工及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。
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8人,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,青年长江1人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,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,教育部跨世纪/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,自治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人,现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、立足边疆、师德师风高尚、知识学缘结构合理、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学科研团队。该团队2011年建成了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教育部创新团队,并于2018年获首批“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实验室围绕新疆优势特色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,在煤基碳材料、煤炭催化转化等领域,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,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。近五年,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,经费超过1.5亿元;与中泰集团合作,重点开展煤油共炼、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无汞触媒的研发与工业化应用示范,开发出适用于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工艺条件下的专用载体、高催化活性的无汞触媒,为该公司80万吨/年PVC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;与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,开展碳纤维专用上浆剂、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究及产业化,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,为该公司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提供技术支撑;与准东经济开发区成立“国家重点实验室准东协同创新中心”,主要在煤化工延链、准东煤结焦、高盐水处理、固废综合处置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“卡脖子”问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,推动准东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;与哈密市伊吾县人民政府、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伊吾协同创新中心,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围绕煤炭分级提质利用、煤化工延链、能源效率提升以及废水处理与回用、固废综合处置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学术交流、人才培养等工作。先后在J. Am. Chem. Soc., Angew Chem. Int. Edit., Nat. Comm., Adv. Mater., Adv. Funct. Mater., Nano Energy, J. Mater. Chem. A等期刊上发表被SCI收录学术论文500余篇。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,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,二等奖1项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二等奖1项。